春天來了,天氣回暖,花也漸漸開了,後院的草坪也開始冒出新綠。這段時間,我最期待的活動之一,就是把去冬收起來的鳥類餵食器重新掛上窗邊。每年這個時候,總會有幾位熟面孔來報到,像是麻雀、斑鳩、松鼠(沒錯,牠們也會來偷吃),但今年,有一位新小客人悄悄出現在我的鏡頭前。
牠的身體像麻雀一樣小巧,羽毛是常見的棕褐色條紋,但最吸睛的是那一抹鮮紅:從頭頂到喉嚨,一片溫暖的紅色在陽光下特別亮眼。我當下就知道,這不是普通的麻雀。
🐦 這位新訪客是誰?
我查了一下,原來牠是家紅雀(House Finch),又稱家朱雀,是北美非常常見的鳥類之一。牠們原本只分布在美國西部,後來被引進到東部,現在幾乎整個美國都能見到牠們的蹤影。
而我這次看到的是一隻雄性的家紅雀,因為只有雄鳥才擁有那種漂亮的紅色羽毛;雌鳥則是純棕灰色,看起來比較樸素。
🔎 名字小知識:
「家紅雀」的學名是 Haemorhous mexicanus,在中文中也常被稱作「家朱雀」。
- 「紅雀」是直譯外型特色的說法
- 「朱雀」則比較雅緻,其中「朱」是古代對紅色的稱呼。
不過別搞混喔!傳說中的「朱雀」是中國神話中的神鳥,象徵南方與火,可不是這隻小小的紅頭鳥。
📍如何分辨家紅雀?
如果你在後院也看到長得像麻雀但又有點「不一樣」的小鳥,可以用這幾個特徵來辨識牠是不是家紅雀:
- 體型與麻雀相仿,大約13~14公分長。
- 羽毛有明顯的棕色條紋,不論雄雌皆有。
- 雄性頭部、胸口帶有紅色或橘紅色羽毛,鮮明又好辨認。
- 嘴巴較粗短,適合啄食種子。
- 鳴聲婉轉悅耳,不像麻雀「喳喳」叫那麼粗獷。
📚 家紅雀的小知識:
- 牠們是雜食性鳥類,最愛吃的包括黑油葵花籽、小米、紅花籽和各種水果。
- 紅色羽毛是吃出來的!牠們攝取含有「類胡蘿蔔素」的食物(像莓果、紅色水果等),就會轉化成羽毛的紅色色素。吃得多、吸收好,紅得就更鮮豔,對求偶也更有優勢。
- 繁殖力強,每年可以繁殖24窩,每窩產36顆蛋。
- 喜歡在人類居住區活動,不怕人,很容易吸引到後院來。
💡 想讓牠們常來串門子?試試這幾招:
- 準備餵鳥器:選擇能裝黑油葵花籽的款式,這是牠們的最愛。
- 提供水源:小水盆、小鳥浴池都能吸引牠們駐足。
- 種些牠們喜歡的植物:像是向日葵、野莓、蒲公英等等。
- 創造安全的環境:避免讓貓靠近,並在餵鳥區附近種些灌木,讓牠們有地方躲藏。
這隻紅頭小客人為我們的春天開了一個很棒的頭。牠讓我再次感受到,自然的美好其實就在家門口,只要我們願意多留意、多一點等待,就有機會和這些小生命建立起奇妙的連結。
🎬 YouTube 影片欣賞:一起來欣賞家朱雀的美麗身影及月兒叫聲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